从文化之都到欧洲生命科学中心,英国伦敦创新生态圈如何形成?

2023-05-04
做创新的深度陪伴者

在世界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,几乎都可以看到伦敦的身影。这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,也是拜伦、莎士比亚、狄更斯的故乡。伦敦拥有超过192个博物馆,其中有11个国家博物馆,引领着全球艺术市场的30%份额。

此外,它还是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创新中心,无数的科技公司、初创企业和孵化器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圈。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,这些公司都有着卓越表现,为伦敦的创新生态圈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。

伦敦泰晤士河,图片来源伦敦发展促进署
▲ 伦敦泰晤士河,图片来源伦敦发展促进署

然而在2010年前,伦敦给世界的印象还停留在“文化之都”。在十余年的时间里,伦敦依靠强大的政策支持、高水平的科研创新、丰富且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了欧洲最具吸引力的生命科学之都,以“科技之城”、英国“硅谷”的形象活跃在全球创新产业。

这个过程中,创新生态的建设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
 

#01

城市发展定调-MedCity

 

从艺术文化之都,到如今的欧洲生命科学“硅谷”,伦敦的华丽蜕变与一项叫做“MedCity”的计划密不可分。

2014年英国政府提出要将伦敦打造成为欧洲“医疗健康技术之都”。伦敦时任副市长克里斯托夫·基特·马特豪斯在参观了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生物设计项目之后,决定将伦敦打造成为一个医学之城——MedCity。

简单来说,MedCity是打造伦敦健康和生命科学产业的集群组织,该组织由伦敦市长与该市的学术健康科学中心合作成立,目的是促进医疗创新公司与伦敦生命科学生态系统之间的国际合作,加速英国各地的医疗创新。该计划几乎涵盖了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,如药物发现、先进疗法、医疗设备、诊断和数字健康,以及支持预防、管理、医疗保健提供和系统改进的技术,和基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医疗科技公司等。

针对MedCity,英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从创新战略、新药研发、投资与创业、数字化医疗和欧洲生态伙伴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。

MedCity相关的部分政策
▲  MedCity相关的部分政策

2023年4月1日,该组织正式并入伦敦发展促进署,将共同促进伦敦健康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和创新,并加强生态系统内的联系。

 

#02

“金三角名校”,坚实的创新基础

伦敦生命科学集群的研发水平居于全球领先地位,从全球范围看仅次于美国波士顿。“英国生命科学黄金三角区”(以下简称“英国金三角”)聚集了英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顶级的创新资源。

所谓“金三角名校”,便是指位于英国剑桥、牛津及伦敦三个城市的英国英格兰地区六所顶尖研究型大学,分别是剑桥大学、牛津大学、伦敦帝国学院、伦敦大学学院、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其中,剑桥大学、牛津大学、伦敦大学学院、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在世界生命科学大学排名中均在前20名。

英国“金三角名校”之牛津大学,图片来源unsplash
▲ 英国“金三角名校”之牛津大学,图片来源unsplash

由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领域的领先地位,“金三角名校”也是威望和声誉的代名词。基于这些高校资源,“英国金三角”地区拥有英国最多的研究人才资源,超过18.5万名生命科学学生在“英国金三角”学习,每年有超过5.5万名毕业生。

这里是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人才库。而伦敦与牛津和剑桥集群紧密相连,也享有了最好的生命科学研究和智力资源。

此外,英国有5家学术健康科学研究中心,其中有3所都分布在伦敦。这些研究中心旨在加强学术研究者和医疗创新公司的合作,并为探索新疗法、研发新技术和培养新人才奠定了基础。

不仅如此,政府还投资建设了多个平台型研究机构,以促进相关领域创新。比如面向生命科学领域的罗斯林研究所和先进材料领域的亨利·罗伊斯研究所。2021年,英国政府还成立了高级研究与发明局(ARIA),该组织获得了英国政府8亿英镑的支持,主要资助高风险、高回报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。

 

#03

临床验证平台搭建

对医疗领域的创新而言,除了技术创新本身以外,还需要临床验证。基于此,伦敦在对医疗科技创新的临床验证上,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
NHS(National Health Service)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,承担着保障英国全民公费医疗保健的责任,为超过800万患者群体提供服务。这样一个高度多样化的医疗系统,能够为医疗公司提供广泛的数据支撑。

在MedCity框架内,包含了140家专业临床服务机构、39家医院信托基金、32个临床调试小组、9家NIHR生物医学研究中心。此外,伦敦市内还有4个实验癌症医学中心、3个学术健康科学中心、3个基因组医学中心和3个 NIHR转化研究合作中心。这些机构和单位组建起了覆盖学术、临床研究和临床服务的健康科学网络,为医疗技术创新的产生、临床验证提供了条件和平台。

 

#04

创新引导和支持

高校和临床验证平台的存在,为医疗产业的创新和转化提供了土壤。在企业端,伦敦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政策,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,支持初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。

一是确立税收制度、知识产权制度等基本法规。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。为了支持不同规模的创新公司在英国建立并成长,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并自我创新。英国政府提出了研发税收加计扣除,将大型企业研发税收附加抵免额相当于公司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的20%,税后净优惠为标准15 %;中小型企业产生符合资格的研发支出,可以申请税收抵免,抵免额相当于研发费用的186%。

此外,英国政府还在2013年启动了Patent Box政策,即企业可以为专利收益申请较低的税率(最低为10%),激励企业在英国创造知识产权并申请专利,以及将专利成果在英国进一步开发与商业化。

二是改善创新融资渠道。支持企业家和初创企业增加研发资本;改善小型公司、初创公司,以及对未来市场高影响力公司的融资渠道;增加国际研发资本对英国最具创新力公司的投资。

伦敦拥有英国最发达的金融产业,为了推动产业创新,伦敦市政府专门还设立了一系列基金,以资助初创企业、创新项目和科技研发。

▲ 伦敦市政府针对初创企业、创新企业的设立的基金
▲ 伦敦市政府针对初创企业、创新企业的设立的基金

 

#05

完善科研基础设施

英国科研与创新署是英国最大的公共科研资助机构,负责英国政府每年约70亿英镑的公共研发资金分配。该署下设9个部门,包括7个分领域研究理事会。2021年6月,英国科研与创新署下属基础设施基金宣布投资5000万英镑给17个基础设施项目,以提高英国研究和创新能力。

英国创新署则在2018年改革后成为英国科研与创新署的一部分,是英国政府直接支持企业创新、加强成果转化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主要公共机构,其主要职能是围绕政府的战略目标支持技术开发,通过设计和实施项目,培育创新网络,促进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,支撑英国创新型经济增长。该部门主要资助在英注册企业及创新型团队,可为每个项目提供2.5万至1000万英镑不等的资助。

此外,为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,英国政府从2010年开始建设弹射中心,目的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架设产学研桥梁,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挑战,推动技术创新跨越死亡之谷。弹射中心经费中1/3由英国创新署代表政府资助,1/3由产业界资助,1/3由弹射中心提供有偿服务通过竞争获取。至今共建成9个弹射中心,与医疗相关的有细胞和基因治疗、药物发现2个。

科研创新需要产业、金融和科学的结合,为了推动三方的紧密合作,英国政府建立了知识转移网络,旨在促进跨部门、跨领域交流,为创新寻找市场和资金。知识转移网络下设生物技术、物联网、石墨烯等20个兴趣组,参与者基本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、企业人士和投资人。

最后,公共网站和网络工具也在发挥作用。英国学术健康科学网络(Academic Health Sciences Network, AHSN)是NHS于2013年建立的机构,主要目标是将医疗创新的研究转化为实践,其工作之一就是帮助NHS进行项目招标。除了政府网站gov.uk外,英国科研与创新署及各研究理事会网站,如Research Fish、Konfer、Gateway to Research等也在及时发布各类项目招标信息和各类创新资源信息。

 

#06

创新空间打造

自剑桥科技园开始,英国涌现出近百个大小不一、各式各样的科技创新园区,其建设目的主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为创业人员和初创企业、科技企业服务。

2022年,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物业服务部提交了一项计划,拟重新开发伦敦白教堂中心5处未充分利用和空置的土地,在皇家伦敦医院旁边打造一个新的生命科学中心。

白教堂是皇家伦敦医院和伦敦大学玛利皇后学院的所在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伦敦大学玛利皇后学院不仅走出过9名诺贝尔奖得主,也是伦敦医学与牙医学的发源地。因此,许多其他卫生和研究机构也在这里,让白教堂地区成为了学术生命科学和临床活动的重要中心。

据悉,白教堂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计划,投资金额达3亿英镑。当然,伦敦筹备和建设的生命科学中心远不止这一个,更多生命科学中心正在向伦敦聚集。

金丝雀码头集团和开发商Kadans Science Partner宣布成立合资企业,在伦敦金丝雀码头开发一座以生命科学为重点的湿式实验室建筑。该项目第一阶段占地75万平方英尺,共22层,计划于2026年完工。据悉,项目方还有计划在新伊丽莎白线车站旁的北码头建设一个“世界领先的健康和生命科学中心”。

伦敦桥Vinegar Yard的生命科学项目则由开发商与盖伊医院和St Thomas’s NHS信托基金会合作设计。该建筑共20层,将包括37万平方英尺的商业空间,包含60%的实验室空间和40%的办公空间。

白城作为西伦敦的新中心,一直备受瞩目,是帝国理工新校址的所在地。在帝国理工学院和众多开发商的牵头下,大量前沿的生命科学产业驻扎白城,白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生命科学集群。

这些生命科学中心大多都选址在伦敦知名大学和一流医院周边,伦敦活跃的融资环境也为创新的孵化和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营养。2022年伦敦科创公司以19.8亿美元融资总额排名欧洲第一,在全球排名第四(前三名美国湾区、纽约和波士顿)。因此,尽管相比剑桥和牛津,伦敦的租金更高,但良好的交通设施、优质的大学和医院资源,以及作为英国首都的影响力,都吸引着生命科学中心和创新公司的落地。这些生命科学产业基地建立后,将为周边地区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,引入大量优质人才,促进周边地区贸易与商业的发展,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多的活力与机遇。

 

#07

“Start-up”集群

在强大的产业支撑、空间支持,以及顶级研究能力的加持下,伦敦成为了生命科学初创公司落地的首选地之一。

这里最著名的初创公司集群叫做Shoreditch,这里拥有伦敦最早的艺术街区。2010年伦敦科技城落户与此后,Shoreditch吸引了思科、英特尔、亚马逊、彭博、推特、高通巨头公司,仅2011年就有200多家科技企业将总部定在伦敦科技城。

如今,Shoreditch已被誉为英国“硅谷”,Y Combinator、Seedcamp、Accelerator London著名的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落户与此,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、孵化、提供网络建设、技术支持和有利环境。

此外,位于国王十字街的1 Knowledge Quarter则形成了全球最集中的研究集群之一,拥有包括弗朗西斯·克里克研究所、谷歌总部和艾伦·图灵研究所在内的75家研究机构和科技公司。

伦敦创新生态圈构成
▲ 伦敦创新生态圈构成

与波士顿创新生态圈以产业主导不同,伦敦创新生态圈的形成过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回顾其发展历程,伦敦创新生态圈可以由上图所示的几个部分组成。政府、高校、医院和金融机构构成了了创新生态的土壤,为创新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立足之本。而政府、大公司建设的空间载体和创新集群,如同创新版图上泼墨,重点着色点出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。随后,拔地而起的创新园区、生命科学中心以及孵化器,则为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的落地提供了载体。科技公司和创新公司的落地则好比创新生态的参天大树,使得创新生态圈的建设得以被更多人关注,标志着产业氛围的形成。

最终,来自高校、产业的大量初创公司的聚集和成长则意味着创新生态圈的闭环形成。基于高校的研究孵化和转化的初创公司,已经成为伦敦生命科学创新的代表,除了Oxford Nanopore以外,专注于发现和开发罕见病治疗药物的公司Healx、智能医疗诊断和管理工具的公司Feebris、蛋白质分析技术的公司 Fluidic Analytics、基因组数据分析和诊断服务的公司Congenica正在成为伦敦生命科学中心的新名片。

如今,伦敦已经成为整个欧洲的生命科学圣地。以伦敦东区为代表的科技新区正在形成匹敌波士顿、硅谷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。

从最初提出的MedCity到如今的欧洲之星,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伦敦高校资源、医疗资源带来的先天优势。但创新并非一定要落地在它的发源地,创新的种子得以在伦敦落地、发芽和成长,始于创新优势,兴于政策加持,而最终的繁荣,则离不开贯彻政府到产业的可持续创新生态,循环以共生。

 

以上内容源自 动脉橙果局 微信公众号